銀監會成立一波三折 |
|
|
□ 2001年3月,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成立“金融改革與金融安全課題組”。提出加強金融監管,成立專門的銀行監管部門的觀點。 |
□ 2002年初,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前夕,課題組的報告公布,分拆央行業務的聲音開始出現。 |
□ 2002年1月28日,《金融時報》頭版頭條署名評論員文章《發揮中央銀行的監管優勢》,駁斥“央行分拆說”、“銀行監管局說”以及更為激進的“銀監會說”。 |
□ 2002年2月5-7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期間,傳說中央銀行的分拆方案將暫緩討論。 |
□ 2003年3月6日,根據國務院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,將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。 |
□ 2003年4月28日,銀監會正式掛牌亮相。 |

主席 劉明康 |

副主席 蔣定之 |

副主席 蔡鄂生 |

副主席 郭利根 |

紀委書記 王華慶 |

副主席 王兆星 |
|

前副主席 閻海旺 |

前副主席 史紀良 |

前副主席 李偉 |

前副主席 唐雙寧 |

前紀委書記 王松鶴 |

前紀委書記 胡懷邦 |
|
|
【胎動】央行監管模式遭詬病 銀監會橫空出世 |
|
|
|
央行大一統 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|
中央銀行金融監管職能和貨幣政策職能的分立,一直是中央銀行學中爭議不已的課題。分立支持者們認為當中央銀行一身兼二任時,會在制訂貨幣政策時更多地考慮商業銀行的承受能力和特殊利益。[詳細]
|
魏加寧:最早提出銀監會設想的官方學者 |
我在2000年秋季就“發達國家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最新動向”撰寫了一份內部研究報告,2001年初,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準備認真研究金融改革與金融安全問題。[詳細]
|
|
|
|
【出生】銀監會“分家”單過 一管機構二管人 |
|
|
|
36路人馬全國布陣 銀監會央行咋分家? |
仿佛一夜之間,在經歷“漫長”的沈寂後,按照“人隨業務走”的原則,各地派出機構紛紛走上前臺,金融界期待已久的銀監會“布陣”運動,在全國頓成燎原之勢。
[詳細] |
掌舵人劉明康:我是做過運動員的裁判員 |
從商業銀行行長到銀行監管機構的負責人,劉明康的經歷引起記者的濃厚興趣。“我是一個做過運動員的裁判員,因此我非常了解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和他們的願望。”[詳細] |
|
|
|
【疑問】權利劃分 商業銀行存兩個“婆婆”? |
|
|
|
央行銀監會協調、掣肘、暗戰? |
央行和銀監會之間能否建立一個穩定的溝通協調機制,成為眾商業銀行的焦點。如果這兩個部門協調不好,商業銀行可能會由過去的一個“婆婆”變成了兩個“婆婆”。[詳細] |
“綜合經營”下的金融監管模式面臨挑戰 |
目前,建立一個跨越於“一行三會”之上的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”或者類似機構或許是可行的,該機構負責人不能沿襲傳統思路由“一行三會”的主要負責人兼任,應該是更高的行政級別。 [詳細] [十字路口] |
|
|
|
【破解】功能性金融監管:建“一行三會”聯席會議 |
|
|
 |
在國務院領導下,央行會同銀監會、證監會、保監會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,以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形式,加強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之間以及監管政策、法規之間的協調。
[詳細] |
所謂功能性金融監管,是指依據金融體系基本功能而設計的監管。較之傳統的金融監管如機構監管,它能夠實施跨產品、跨機構、跨市場的協調,且更具連續性和一致性。
[詳細] |
|
下期預報 |
 |
中行建行獲450億美元註資 |
|
|
|
|
|